半年內 借了哪些書來看呢?

轉貼

<你的戀愛,是用『心』在談,還是用『外表』在談?>

 

網路上的愛情 是經由聊天談心

先認識一個未曾謀面的人

由認識一個人的「心」開始 

進一步經由電話對談 能確定

這個人的「心」是否如同自己所認識的

再進一步 與對方見面

看見自己愛上那顆心的本人

但如果說 見到對方是

所謂的恐龍和青蛙而感到訝異

甚至不再和對方見面

那麼我真懷疑

感情最重要的

難道不是心

而是一個人的容貌嗎

現實中的愛情

往往是見到對方的長相

讓自己感到心動

進一步地追求對方

而才會想認識對方

再最後才是希望得到對方的心

和網路的愛情進行方式是反過來的

那麼我想問

一個帥哥或美女

是自己的另一伴

你得到的是什麼

一定會是長久的愛情嗎

能一直相愛到老嗎

只不過是 帶得出門

值得炫耀的花瓶罷了

我一直在想

現在的人 真得懂愛情嗎

我看見身邊相同年紀的朋友

不斷地換男女朋友

而分手的原因大多是

個性不合 吵架 變心等等

愛情難道就如此脆弱嗎

我真得不懂

為什麼可以那麼快地

忘記曾經愛過的人

又馬上開始另一段新的感情

愛情就那麼容易變化嗎

也許我真得不懂 !

心與心的距離,

可以很貼近,

也可以很遙遠,

被愛迷惑時,

不妨靜下心來,

聽聽自己對愛的需求。

愛情裡面,長相、財富都是其次,有心最重要。

細心,可以讓愛情長長久久。

貼心,可以讓愛情甜甜蜜蜜。

用心,可以讓愛情歷久彌新。

交心,可以讓愛情溫暖光亮。

真心,可以讓愛情喜悅充實。

慈悲心,可以讓愛情增加厚度。

要維持戀情的熱度,

必須男女雙方都從關愛的心做出發點,

只要有一方無心,感情就不易惟繫,隨時會斷線。

如果在愛情中所獲得的只是無止無休的擔心與傷心,

不如早早對這愛死心,重新尋覓有信心的戀情。

吉爾凱高爾說:

「只有把愛情視為責任,愛才能恆久,不為絕望所阻撓」

有心,才能成就愛情用心,才能釀造甜蜜,釀造幸福 ?

地域性建築

阮先生很推崇幾個建築師,汪工房(bow wow), Marco Casagrande(我的芬蘭建築師老師), 謝英俊先生。
阮先生似乎在這幾個人身上找到了地域性特質,不完全是應用傳統語彙或是可見的空間形式來操作建築,他們只不過是考量社會,考量使用者,把人親密的與空間結合在一起。
大概這些事情已經很多建築師不會做了吧。吃力不討好。
說的很簡單,卻沒有多少人敢這樣作,抱著良心做。
他們只是做些很單純的事情,發現人的問題、環境的問題去想解決方案。做些早期人類做的事情,但卻有豐富的文化力量在背後支撐。
 
我愛這些革命者。
 

korea design workshop, japan+china+korea

韓國仁川機場

第一天的辣石鍋拌飯,泡菜出現韓國人愛喝香蕉牛奶

韓國的世界遺跡,水源華城+行宫,古城牆城門

韓國女生復古漢代頭

 

韓國國花 木槿花 像紙一樣

nana+joon woo+韓國女生

活動發起者 高橋先生  像柯比意

刺青後 請不要發福

韓國的建築事務所韓國貓 喵呦(韓文發音)明洞寺街上許多小型美術館

都是坡道構成的商店建築,在學校做這個會被老師譙爆,為什麼別人蓋的出來

咖哩歐姆蛋包飯起士口味烤雞肉醃黃瓜 酸

污染清溪川

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都用手機看電視漫長的熬夜誰偷拍我昏睡又是酸酸辣辣菜第一名獎品 隨身碟1g 有些小吧

歡送台灣人之夜 喝乾啦 掰掰 仁川機場

文章轉貼

本文引自 :
廣告人 賴治怡 Kleiner Fisch’s 部落格 http://www.kleinerfisch.com/blog/
2008/05/06 恭喜奧美以中文長文案作品獲得Clio入圍 
我害怕閱讀的人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
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
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
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
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
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但閱讀的人在知識裡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週刊講到社會趨勢,
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
相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
我最引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裡的某段文字,
而且,還是不被螢光筆畫線註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
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
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
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
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
彷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習慣俯視一切。
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閱讀的人。
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
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鎖,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
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
他們一翻開書,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讚嘆,
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辯,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
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
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一節的脊椎,隱隱的支撐著閱讀者。
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勢。
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
他們總是不知足。
有人說,女人學會閱讀,世界上才冒出婦女問題,
也因為她們開始有了問題,女人更加讀書。
就連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聰明者,臨終前都曾說:
「我看我自己,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塊光滑的小石頭,就覺得開心。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面對的,還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沒有盡頭。」
讀書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
他們讓自己是場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
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頭,只為了無聊地打水漂而已。
有個笑話這樣說:
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強迫自己吞一隻蟾蜍,
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再會害怕。
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閱讀的人。
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
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
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
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
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的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
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轉貼文章

改造城市,不能只靠外國品牌


主講/孫正華;整理/史書華;攝影/邱劍英】

近年來,北京聚集了很多世界級的建築師。北京希望藉由建築,讓一個城市快速地現代化,也藉由像建築這樣大型的雕塑藝術品,讓一個城市去被討論和關注。

這樣的案例從古根漢美術館在西班牙畢爾包設立分館開始,建築在功能之外,開始被視為資產,能當成某種地標,去促進觀光、城市行銷。當建築的意義已經不止於實用性質,建築成為藝術與讓人停留的原因。

當我們去巴黎觀光,去凱旋門、巴黎鐵塔、羅浮宮,除了天然景觀外,我們都是在看建築。每個時代蓋的房子,都是當時文化的縮影。例如巴黎西側「新凱旋門」(La Defense)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當代建築,1989年完工,概念是與舊凱旋門遙遙相望的新建築。當你站在新凱旋門的中間點,即與舊凱旋門在同一軸線,當時建築師的想法現在看來依然很酷。

台灣有沒有屬於自己文化的建築?

看到北京的變化,最近我在《風格時代》中與台灣建築師簡學義談到台灣現況。台中古根漢博物館曾找Zaha Hadid設計,沒有實現;現在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也找伊東豐雄來設計,這些建設的用意其實和北京很像,期望藉此增加城市的國際曝光度。

從本地建築師的角度,台中古根漢的案子之後,台灣逐漸增加很多國際競圖的案子,當然是件好事,國際案的預算較本地競圖案高出多倍、創意伸展的空間大出許多,本地建築師也可以自由參加競圖,不過最終的結果當然還是以外地建築師獲選為主。

建築是城市象徵的一部份,大家決心要建立某種文化時,卻仰賴國外的品牌,而不將機會與金錢用來培養本地的品牌,長時間看來絕對是種隱憂。

北京較不擔心這樣的問題。他們在地的文化建築已累積千年,像故宮、圓明園、天壇等,在這個時刻找了國際大師、引進國外的建築,正可在新舊之間平衡。

台灣現況是地標性的建築已不足,當開放國際競圖、希望引進國外建築師,把錢花在國外的品牌上引起話題時,我們留給自己的觀點在哪裡?

或許未來在制度上可以出現較仔細的分配,留固定比例讓台灣建築師來負責。好比日本,自己的建築或美術館一定是給日本籍建築師。給本地人機會,才能在某一天培養出自己的品牌。

安藤忠雄來台灣造成旋風,這現象的出現,更說明品牌可以被培養。台灣有沒有大師,當他們在外地時能像安藤來台灣一樣受歡迎?

建築是在地生活的一部份

安藤旋風,也透露出台灣開始意識到建築文化。但欣賞建築,並不是要去研究或者特別花時間關注。因為它就在我們的生活裡,是下一代成長的養分。

美學觀察,在這個時代已是文化競爭力。當建築是文化的展現時,台灣未來的大型建築,應該要更有特色、更有我們的在地觀點。也許一切正在起步,但能在這個時機選擇改變,正剛好。

孫正華,輔大織品系畢業。1998年起先後主持MUCH TV《流行追蹤》、TVBS-G《流行前線》、ET TODAY《摩登玩家》等電視及廣播節目,也曾擔任《C’est moi》、《東西名人》等雜誌編輯、顧問。現任年代MUCH台《風格時代》節目主持人。